伍洲配资 捷报传来!国产一哥落地拉美,认准中国!巴西一口气订了10年的货
中巴合作新篇章:中国胰岛素巨头成功破局拉美市场
近年来,国际局势风云变幻,巴西与美国的关系日渐紧张,而与中国的关系却愈发紧密。如今,中国已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,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。尤其引人注目的是,自2023年起,中巴贸易已逐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,直接采用本币结算。2025年,两国更是续签了为期5年的本币互换协议,进一步巩固了金融合作。
巴西的选择:信任中国技术
无论是巴西政府还是民间,对中国的信任度都在持续提升。在此背景下,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技术和产品进入巴西市场,并在当地扎根发展。近日,中国医药行业传来重磅消息——国内胰岛素龙头企业甘李药业成功与巴西达成合作,其第三代甘精胰岛素正式在巴西实现本地化生产。这是中国药企首次在拉美地区完成医药产品的本土化布局。
本地化的真正意义:进入国家医保体系
所谓“本地化”,不仅仅是生产环节的落地,更重要的是进入当地的医药生态体系。简单来说,就是产品被纳入巴西的国家医保供应链,类似于中国的医保集采。在全球胰岛素市场上,巴西原本有诸多选择,比如法国的赛诺菲、丹麦的诺和诺德、美国的礼来和默沙东等国际巨头。其中,诺和诺德长期占据巴西50%以上的市场份额,地位稳固。
展开剩余78%然而,甘李药业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。根据协议,巴西一次性签下了长达10年的采购订单,总金额高达30亿元人民币,甘李药业的甘精胰岛素将满足巴西市场60%的需求。
为何选择中国药企?两大关键因素
巴西之所以青睐甘李药业,除了中巴两国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外,还有两个重要原因:
1. 技术转让门槛低
巴西不仅希望实现胰岛素的本地化生产,更希望掌握相关技术。然而,在与欧美巨头谈判时,巴西发现这些企业要么只卖产品不转让技术,要么索要天价技术转让费。最终,巴西试探性地向中国企业提出合作意向,甘李药业爽快答应,条件却极为简单——只需巴西采购一定数量的甘精胰岛素即可。这种“以市场换技术”的方式,对巴西来说几乎是零负担,毕竟胰岛素本就是刚需产品,只是换了个供应商而已。
2. 成本优势显著
根据合作方案测算,甘李药业的技术和原料药使得本地化生产成本比欧美巨头低10%以上。对于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,性价比无疑是重要考量。
当然,这一切的前提是甘李药业的技术实力过硬。如果产品不达标,再好的合作条件也无济于事。
甘李药业的崛起:打破欧美垄断
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药物,而甘李药业是中国最早成功研发基因工程胰岛素的药企,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。其创始人甘忠如被誉为“中国胰岛素之父”。
甘忠如的职业生涯充满传奇色彩。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,后赴美深造,获得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,并进入美国默克制药研究所(即默沙东)工作。正是在这里,他研发出了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技术。1994年,他在美国注册公司,与国内药企通化东宝合作,尝试胰岛素商业化生产。通化东宝的董事长李一奎正是他的大学同学,这段关系促成了合作。
1995年,甘忠如毅然放弃美国的事业回国创业。经过不懈努力,1998年,中国第一支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成功下线,甘李药业由此诞生,开启了国产胰岛素的商业化之路。
胰岛素技术的迭代
- 第一代胰岛素:从动物(猪或牛)胰腺提取,与人胰岛素结构接近,但药效短,患者需每日多次注射。
- 第二代胰岛素:基因重组技术模拟人胰岛素,分子结构完全相同,药效更持久,且摆脱了动物提取的限制。
- 第三代胰岛素:甘精胰岛素为代表,起效更快,作用时间更长。此次巴西引进的正是这一技术。
在国内市场,甘李药业虽已是行业龙头,但份额仍不及诺和诺德。此次在巴西击败国际巨头,无疑是一次重要突破。
合作背后的深意:中拉关系全面深化
就在甘李药业捷报频传的同时,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传来——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在巴西拍摄纪录片时不幸因坠机事故去世。俞孔坚是“海绵城市”理念的提出者,此次赴巴正是为了推动当地的城市生态建设。他的离世不仅是学术界的损失,也凸显了中拉合作的广度与深度。巴西总统卢拉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悼念,足见中国影响力的提升。
甘李药业的未来:年轻团队接棒
甘忠如今年已77岁,2022年卸任董事长职务,退居幕后。如今,公司的运营由80后、90后高管团队主导,此次巴西项目的成功正是新一代管理层的成果。正如甘忠如所言:“老一辈放手,年轻人才能飞得更高。”
可以预见,这场长达10年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全球医药市场的影响力,而中巴两国的伙伴关系也将迈向更广阔的领域。
发布于:天津市途乐证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伍洲配资 阿里千亿资本开支背后:闪购战火中锚定AI
- 下一篇:没有了